公司湘潭纳川会计服务有限公司
公司服务财税咨询
业务类型财税服务
业务范围湘潭
服务方式一对一服务
对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的处理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如果企业存在子公司,除非企业本身是投资性主体,否则均需要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即,在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下,整套通用目的的财务报表(法定报表)应当包括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实务中,被审计单位出于各种目的,仅要求注册会计师对其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而不要求对其合并财务报表出具审计报告,尽管其拥有子公司。这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可能面临三种选择:1.由于被审计单位未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出具非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2.将仅包含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的财务报告视为目的编制基础编制的财务报告,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601号——对按照目的编制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审计的考虑》出具审计报告;3.将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视为整套通用目的财务报表的一部分,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603号——对单一财务报表和财务报表特定要素审计的考虑》出具审计报告。
下面就上述三种选择逐一进行分析。
一、因未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出具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这种处理方法的逻辑在于:因为被审计单位声明遵循了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要求拥有子公司的被审计单位编制合并财务报表,而被审计单位仅编制了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因此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应当出具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但这种处理方法可能并不为被审计单位所接受,所以笔者不建议在实务中采用。
二、将母公司个别报表视为按目的编制基础编制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1101号——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规定,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分为通用目的编制基础和目的编制基础。通用目的编制基础,是指旨在满足广大财务报表使用者共同的财务信息需求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主要是指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目的编制基础,是指旨在满足财务报表特定使用者对财务信息需求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包括计税核算基础、机构的报告要求和合同的约定等。
如果被审计单位虽然拥有子公司,但并未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可以视为其在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对企业会计准则这一通用目的编制基础进行了修改,删减了关于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强制要求,从而形成了目的编制基础,用于满足财务报表特定使用者(比如银行、上一级母公司)对财务信息的要求。
如果采用这种处理,注册会计师应注意四点:1.提请被审计单位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清晰披露其这一目的编制基础,不能声明遵循了企业会计准则;2.通常理解,在企业会计准则基础上进行修正的目的编制基础不属于公允性编制基础,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意见中不应当采用“公允反映”的表述;3.在审计报告中应当增加强调事项段,提醒审计报告使用者关注财务报表按照目的编制基础编制;4.由于采用目的编制基础编制的财务报表是为了满足特定使用者的需求,因此,注册会计师还应对审计报告的分发和使用进行限制,以降低审计报告被不当使用而产生的风险。
三、将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视为整套通用目的财务报表的一部分
在这种处理方法下,被审计单位仍被视为遵循企业会计准则,即采用通用目的编制基础编制报表。如上所述,在企业会计准则下,整套通用目的财务报表(法定财务报表)应当包括母公司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

审计报告类型
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共有4种基本类型,但也有时也会根据情况附带强调段和其他事项段,它们分别适用的情形如下:
1、无保留意见。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并实现公允反映。这类审计报告在形式上并没有附加保留意见段,作用是财务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都是公允的。
2、保留意见。错报单或汇总起来对财务报表影响重大,但不具有广泛性。或者,注册会计师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作为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但认为未发现的错报(如存在)对财务报表可能产生的影响重大,但不具有广泛性。这类审计报告在正文中附加保留意见段,作用是财务报表除保留意见所涉内容之外的所有重大方面都是公允的。
3、否定意见。在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后,如果认为错报单或汇总起来对财务报表的影响重大且具有广泛性。这类审计报告在正文中附加否定意见段,作用是财务报表受否定意见段提及内容的影响,无法公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
4、无法表示意见。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作为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但认为未发现的错报(如存在)对财务报表可能产生的影响重大且具有广泛性。这类审计报告在正文中附加说明段,作用是注册会计师受说明段提及内容的影响,无法对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
带强调事项段。是指审计报告中含有的一个段落,该段落提及已在财务报表中恰当列报或披露的事项,根据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该事项对财务报表使用者理解财务报表至关重要。
带其他事项段。是指审计报告中含有的一个段落,该段落提及未在财务报表中列报或披露的事项,根据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该事项与财务报表使用者理解审计工作、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或审计报告相关。

审计流程是指审计人员从接受审计项目开始,到审计工作结束的全部过程,那么,如何出具审计,以下就是整理的出具的内容?
一、审计流程的意义
(一)概述
审计流程是指审计人员在具体的审计过程中采取的行动和步骤。广义的审计流程是指审计人员从接受审计项目开始,到审计工作结束的全部过程,一般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审计准备、审计实施和审计终结阶段,各阶段又包括许多具体内容。狭义的审计流程指审计流程指审计人员在取得审计证据完成审计目标的过程中所采取得步骤和方法。
(二)基础审计的流程
1、确定审计的目标
2、了解内部控制制度,并予以描述
3、内部控制制度的初步评价
4、符合性测试
5、符合性测试结果的评价
6、实质性测试
7、实质性测试结果的评价
8、撰写审计报告
优点:一方面当大大减少审计工作中取得审计证据的工作量,从而节约人力时间、降低成本;另外能较好的避免失误,保证审计工作质量。缺点:过分依赖对内部控制的审计。

审计报告准备阶段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哪些情况1、业务性质、经营规模和所属行业的基本情况;2、经营情况和经营风险;3、组织结构和内部控制情况;4、关联方及交易情况;5、以前年度接受审计的情况;6、其他常用方法1、查阅去年的审计工作底稿;2、查阅行业业务经营资料。3、查阅公司协议、董事会、重要等。4、参观被审单位现场。5、询问内审人员和管理当局。
http://xtgszc.b2b168.com